當前位置: 資訊> 三秋新農人丨守好農忙每一步,耕好鄉土每一方
三秋新農人丨守好農忙每一步,耕好鄉土每一方

13年前,彭家威選擇回到家鄉,成為一名“新農人”。如今,他帶領的合作社已擁有各類農機設備,每年為周邊近4000畝農田提供從耕到收的“一條龍”服務。
準備就緒,彭家威和機手驅車前往龍陂村的農田。合作社的中聯重科RK904拖拉機已經連續作業多日。一到田頭,彭家威便走上前,仔細檢查輪胎、轉向球頭等關鍵部位,確認無誤后,開始為拖拉機加油。“這車油箱大,加滿油可以干一整天,省了不少來回折騰的工夫。”他邊操作邊說道。

▲彭家威在田間進行拖拉機每日維保
拖拉機啟動,轟鳴聲中,旋耕農具將泥土翻攪得細膩均勻,為接下來的油菜種植打下基礎。“這車不僅輕巧靈活,田埂、濕地都能輕松應對,而且特別省油,長期用下來,成本省了不少。”彭家威對這臺“得力助手”贊不絕口。

▲中聯重科RK904拖拉機馳騁田間

▲彭家威與打捆機手田間會合
上午的農活告一段落,彭家威顧不上休息,又撥通了機手的電話:“這幾天天氣好,秸稈干得差不多了,下午東邊地塊集合。”午飯過后,他趕到田間,與操作打捆機的機手會合。簡單溝通后,兩人迅速調試設備。不一會兒,打捆機便開始運轉,將散落的秸稈捆扎成整齊的草捆。

▲彭家威對打捆機進行作業前的維保點檢
“這是我們這兒第一臺打捆機,效率高、油耗低,幫了農戶大忙。”彭家威笑著說,“以前秸稈要么燒掉,要么堆著,既污染又浪費。現在我們免費幫農戶打捆,他們能及時種上油菜,我們也能從草捆中獲得收益,實現雙贏。”

▲彭家威駕駛中聯重科履帶式打捆機開始作業
天色漸晚,一天的忙碌即將結束。彭家威抬頭看了看天,又查了查手機上的天氣預報,臉上露出放心的笑容。“接下來幾天都是晴天,中稻收割能順利完成了。”他說道,“我們的水稻收割機也是中聯重科的,脫粒清選效果好,連續作業依然穩定。當然,除了設備靠譜,平時的維護保養也一點不能馬虎。”


▲彭家威提前點檢收割機
彭家威早年從事汽修工作,機械維保經驗豐富。加上他愛鉆研、肯動手,很快成了農機維護的“行家”。“農機壽命和操作習慣息息相關。我每天都會檢查關鍵部件,注意水箱和散熱,每作業300小時就換一次機油。只有勤保養,設備才能用得久、跑得穩。”

▲彭家威為中聯重科農機產品點贊
如何精準掌握農機的作業情況?彭家威拿出手機,輕輕一點,所有中聯重科農機的作業時長、軌跡、畝數等數據一目了然。“這些農機都裝了北斗系統,通過專用軟件,不僅結算方便,還能及時發現漏作業的地塊,省心又高效。”

▲彭家威通過專用軟件查看作業數據,計算作業收益
農忙之余,彭家威從未停止學習。去年,他參加了湖南省2024年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“頭雁”項目,結識了來自不同領域的新農人。這個經歷不僅拓寬了他的“朋友圈”,更讓他把學到的技術和經驗轉化為合作社發展的“新動力”。“接下來我計劃擴大規模,再添置一批中聯重科的谷物烘干機,解決雨天谷物晾曬的難題。”談起未來,他眼中充滿希望。

▲彭家威參加湖南省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“頭雁”項目(資料圖片)
從清晨田埂邊的忙碌準備,到暮色中對明天的規劃,彭家威的一天,正是無數新農人扎根土地、追逐夢想的縮影。他們用智能農機作筆,以腳下熱土為紙,不僅書寫著自己的成長,更繪就了一幅科技賦能農業、新農人振興鄉村的生動畫卷。
更多公司信息,請訪問: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
- 暫無評論